为切实做好“五一”小长假道路交通管理工作,严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和严重交通拥堵,确保辖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畅通,商丘市局交警支队高速大队提前研判,加强措施,做好“五一”小长假道路交通管理工作。
一、加强研判部署。“五一”小长假前后气候宜人、适宜出游,加之小客车普及、高速公路免费通行、假期时间较短,群众出行将更加集中,预计城乡间、邻省间、中短途、自驾旅游出行将明显增多,高速公路、通往景区道路、城市出入口道路、省际节点道路交通流量将大幅增长,极易引发区域性、时段性交通拥堵;超速行驶、超员载客、疲劳驾驶、违法停车等违法行为将明显增多,极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。另外,节日期间商丘局部地区可能出现降雨、雾霾等天气,将给道路交通带来较大影响。尤其是永城芒山、商丘古城等景区、景点集中地区,车流量集中,大队要求一中队、三中队提前预测研判节日期间交通流向、交通流量、车流聚集点,提前研究对策措施,提前制定方案预案,提前进行工作部署。大队党委领导班子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,克服麻痹大意思想,深入易堵点段,深入重点景区收费站、路段,发现解决问题,推动工作落实。
二、加强交通疏导。针对连霍高速商丘站、芒山站等及连霍拓宽工程路段容易发生拥堵的点段,提前制定完善预案,坚持未堵先疏、小堵即疏,把工作做在前面。协调路面施工单位,小长假期间暂停或减少施工,降低占道施工对节日交通的影响。强化交通组织,针对大流量高速路段等易堵点段提前完善疏导方案,通过宣传引导、交通诱导、交通管制等措施,引导车流避开高峰时段、大流量路段,减少局部交通拥堵。协调高速公司,完善收费站分道行驶措施,引导免费车辆快速通过。加强与气象部门的信息沟通,及时掌握恶劣天气信息,及时研判恶劣天气对交通的影响,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,并提前做好交通应急管理准备。提早协调清障施救单位,将清障救援车辆、装备投放到重点路段,发生交通事故或出现故障车辆时能快速施救处置;强调快速出警,及时引导车辆分流绕行,及时采取联勤联动、远端疏导分流措施,保障道路安全畅通。
三、加强路面管控。针对节日期间群众集中出行特点,大队最大限度地把警力、车辆、装备投向路面,最大限度地提高路面见警率、纠违率、管事率。要强化巡逻管控,将执勤警力向节日前后周末、小长假首尾时段、早晚高峰时段倾斜。强化省市际卡口实行24小时执勤,加强对旅游包车、旅游包车、微型面包车、自驾小型车辆、危爆品运输车的检查、提醒和疏导,消除超员载客、疲劳驾驶、非法营运等交通安全隐患。强化重点整治,加强对超速行驶、强超强会、超员载客、违法载人、酒后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现场纠违,切实形成严打整治声势,防范危险品泄露、燃烧、爆炸造成群死群伤重大事故。
四、加强源头管理。大队深刻吸取近期省内几起重特大涉及客运安全事故教训,按照部交管局春季交通安全重点工作视频会的要求,节前联合路政、旅游、安监等部门,重点深入旅游、客运企业对客运车辆特别是旅游客车安全性能状况和GPS动态监控系统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一次检查,对客运车辆及其驾驶人的从业资质进行一次排查,对营运驾驶人开展一次交通安全教育提示,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和驾驶人,督促客运企业停运整改,消除安全隐患。协调高速公司、施工单位,在道路施工区域等增加警示、指示标志,增设引导、提示标牌,提示群众安全出行,加强交通诱导。
五、加强宣传服务。节前向社会公布交管部门对当地清明节交通研判情况,公布辖区事故多发点段、易堵点段等重点路段的路况信息,公布采取的交通管理措施,提示群众合理选择出行线路、出行时段和出行注意事项。通过微博、微信、短信等方式,提醒驾驶人安全驾驶、文明行车,有效引导群众安全有序出行。要利用交通广播和电视,滚动播报主要道路通行信息、景区周边路况信息,引导群众合理选择出行方式、时间、路线,错峰出行。坚持宣传服务同步,在交通安全执法服务站、高速公路服务区、景区周边道路设置服务点,既开展交通安全宣传,又提供指路、饮水、急救药品、紧急带道等各种便民服务。
六、加强应急管理。进一步完善团雾、强降雨恶劣天气、交通拥堵、突发交通事故等情况下应急预案,预案措施要切合实际、操作性强。加强与交通运输、医疗卫生、气象等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,全面做好团雾等应急准备,加强收费站的交通疏导。发生交通事故时,确保快出警、快施救、快处置、快疏通;遇有交通事故、车辆故障等情形,快速施救、快速清撤现场,防止发生长时间、长距离交通拥堵。
七、加强值班备勤。节日期间,大队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带班制度,落实警力、车辆及装备保障。带班领导深入路面在岗在位,主动了解情况、掌握动态,及时发现问题、协调解决问题;值班人员认真负责,及时稳妥处置接报的警情,及时做好信息报告报送工作。按照理性、平和、文明、规范执法的要求,把握好执法的宽严尺度,切实增强服务意识,注意执法方式和方法,既要做到严格执法、依法管理,又要做到文明执法、热情服务,坚决避免因执法方式方法不当激化矛盾或诱发群体性事件发生,严防发生因执法不当引发的涉警炒作事件。
推荐文章